6月18日,成龙大哥主演的电影《功夫梦:融合之道》上映已经11天,票房却仅有1.0万元(截至下午4点),累计国内票房不到489万元。这部投资高达4000万美元(近3亿元人民币)的电影,竟然在票房上如此惨淡,实在让人唏嘘不已。毕竟,这可是成龙大哥主演的影片,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冷清。
如今,电影票房还不到500万元,堪称扑街。与此同时,成龙的新片《捕风追影》也已官宣定档,计划于8月16日上映,抢占暑期档的尾巴,力图重回巅峰。但这部电影同样面临不少问题,需要片方在推广时提前给观众交代清楚,否则,票房依旧会令人堪忧。
第一个问题:《捕风追影》究竟是原创剧本,还是借鉴与翻拍?
这是《捕风追影》片方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,尤其是导演兼编剧杨子需要给出明确回答。许多细心的影迷根据《捕风追影》的剧情简介和预告片内容,发现这部电影与早期的港片《跟踪》极为相似,而《跟踪》曾被韩国翻拍成《绝密跟踪》。可以说,这几部电影在故事梗概上有很大的重叠。
展开剩余72%对于杨子导演来说,应该公开回应影迷:这部电影到底是原创剧本,还是翻拍自其他作品?毕竟,影迷有权知道自己是否在购票前参与了一部翻拍电影的观看,知道这个信息有助于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无论是原创,还是翻拍,影片方都应在宣传时提前告知观众,给影迷清晰的选择权和知情权。否则,如果影迷对电影产生疑虑,最终损失的只能是电影的票房。
截至目前,《捕风追影》的官方宣传和物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剧本的原创性。而在豆瓣等社交平台,已经有影迷指出该片与港片、韩片的相似之处。此时,片方应该尽快向影迷开诚布公,避免更多观众产生迟疑。毕竟,诚实对待观众,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如果一直隐瞒或模糊处理,最终受害的还是电影的票房表现。
第二个问题:杨子导演如何确保《捕风追影》能好过前作?
这也是片方和杨子导演共同需要面对的难题。在过去的几部作品中,杨子导演并未能给影迷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单。无论是《龙马精神》豆瓣评分5.3分,还是《宠爱》的5.9分,甚至《我叫马布里》也仅获得了6.2分的评分。这些作品的票房成绩也相当不尽如人意,《我叫马布里》仅赚取了890万元票房,而其他几部电影更是票房惨淡,几乎都没有突破300万元。
从这些作品的评分和票房表现来看,杨子的导演风格和作品质量似乎未能赢得观众的认可。虽然过去的成绩不能完全决定未来,但它们无疑是影迷是否愿意购票的参考。片方和杨子导演需要通过《捕风追影》的预告片、宣传材料等,证明这次真的不同。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,影迷的购买意图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。
第三个问题:《捕风追影》的商业亮点是什么?
说到商业卖点,这部电影的名字《捕风追影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很多影迷传言,电影一旦使用“谐音梗”作为片名,往往意味着电影质量不佳。影片的名字取自“捕风捉影”的谐音梗,这种命名方式本身就可能让一些观众产生警觉。片方需要在营销阶段证明,尽管用了这个名字,电影依然具有质量保证,而不是一部糟糕的作品。
此外,《捕风追影》还需要在预告片和其他宣传素材中,清晰展示影片的独特性。近年来,港片一直面临票房疲软的问题,原因之一就是许多电影陷入了自我复制的困境,情节、打斗场面和人物设定都趋于雷同。如果《捕风追影》能够提供一些不同寻常的元素,或许能打破这一困局,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。
如果影片仅仅依靠成龙的名气和怀旧情怀来吸引观众,那无异于“用情怀骗票”。就像《功夫梦》那样,成龙大哥的电影最终票房低迷,证明了情怀并不能为电影带来长期的票房支撑。如果电影只是靠成龙大哥和情怀卖点来吸引观众,那么大哥、片方和观众三方都会受损。要想改变这一现状,片方必须在电影内容上做出实质性的创新,避免一成不变的套路。
总结
《捕风追影》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,需要解决这些关键问题。片方和杨子导演不仅要让影迷看到这部电影的创新之处,还要在营销宣传中做到诚实透明,避免让观众感到被忽悠。否则,票房的惨淡可能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。
发布于:江西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